访彭清华:不断深化两地交流合作 实现香港与祖国共同发展
2012年07月02日 09:36:53  来源: 《紫荆》杂志

彭清华主任在庆回归前夕接受中央各大媒体采访

  记者:驻港中资企业在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彭清华:中资机构在香港经营的时间较长,像中银、华润、招商局、港中旅的前身在新中国成立前都已在港经营。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中,中资机构在香港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以及同内地有关的贸易、航运、旅游等方面,机构也不多。改革开放后,有关部门、地方和企业纷纷在港设立新的公司或分支机构,中资机构的规模和业务迅速扩大。2003年以来,随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中央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之香港经济环境显著好转,驻港中资企业抓住各种商机加快发展,资产质量不断改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11年底,驻港中资企业达3,375家,总资产规模达10.2万亿港元,净资产3.3万亿港元。与1997年相比,企业数量增长了近1倍,总资产增长了5倍,净资产增长了15倍,整体负债率下降了17个百分点。目前,驻港中资企业已是内地在境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群体,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驻港中资企业对国家、对香港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他们利用植根香港的有利条件,与跨国公司、当地知名企业以及内地其它企业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起到了“排头兵”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利用香港国际化的优势,通过在港上市、协助内地企业上市和直接投资等形式,优化配置国际资源,在贯彻“引进来”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驻港中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资企业率先作出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与广大市民共度时艰,增强了人们应对危机的信心。中资企业还积极支持慈善、青少年教育和环保等公益事业,树立了服务香港、惠泽社群的良好形象。可以说,驻港中资企业已经与香港经济社会融为一体,盛衰与共。

彭清华出席香港童军100周年晚会并接受大会纪念品

  记者:展望未来,您如何看待两地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发展趋势?

  彭清华:李克强副总理去年访港时,提出香港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可以发挥“三大作用”,一是通达国际市场的窗口和平台作用,二是服务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三是联系两岸四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从这三大作用看,我认为两地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地合作的领域和内涵进一步深化拓展,从经贸领域拓展到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法律、国际仲裁、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格局,合作的重点是以金融等为主的高端服务业。二是区域合作更加紧密,香港作为亚洲重要的国际都会,将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分工合作,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优质生活圈,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三是两地企业联合“走出去”,通过优势互补,以联合投资、联合投标、联合承揽项目等方式加强合作,提高两地企业的竞争力,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记者:香港回归15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让全球华人倍感振奋并满怀期待。现在,香港同胞正在庆祝回归15周年,作为中联办主任,您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望?

  彭清华: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主席接见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时,殷切希望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这四句话的总要求,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办好香港的事情、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要意所在。我相信,只要香港各界继续贯彻这四句话总要求,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抓住国家“十二五”机遇,同心同德,开拓进取,香港就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辉煌。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 章廉
 
版权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 地址:香港干诺道西160号 |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66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