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办主任彭清华:香港的哥大多会讲普通话了
2012年06月22日 14:16:4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去年,内地访港旅客人数达港人4倍

  6月1日下午,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简称中联办)主任彭清华在香港接见了中央及地方媒体采访团。

  由于时间关系,这22家中央及地方媒体中,只有华西都市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5家媒体获得了提问彭清华的宝贵机会。

  “挺港”

  “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与民生的改善”

  记者:你如何评价中央一系列“挺港”、“惠港”措施对香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彭清华:概括起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与民生的改善。例如,2003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影响,香港经济陷入谷底。签署CEPA,特别是开放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带旺了香港的人气,刺激了消费需求,拉动了就业,推动了香港旅游业率先复苏,并带动整个经济回升。

  在金融方面,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融资,支持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等,为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新的机遇。截至2012年4月底,内地在港上市公司695家,占港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45.8%;市值11.87万亿港元,占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58.7%。今年1至4月,经香港银行处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达7483亿元,占同期全国总额的96.4%。

  生活保障方面,目前内地供应的猪、牛、鸡占香港市场份额的70%以上,东江水占香港淡水供应的75%以上,大亚湾核电站向香港供电占香港社会用电量的25%。内地已成为香港最主要的生活资源和能源供应地。

  二是消除了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些基础设施瓶颈和体制性障碍。回归以来,通过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布局,为构建区

  域现代流通网络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建立粤港、泸港、京港等区域合作机制,拓展了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CEPA及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大大拓展了两地服务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所有这些,都推动了内地与香港的合作,尤其是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高互补的方向发展。

  “是香港发展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记者:有人把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形容为“送大礼”,对于这一说法,你的看法是?

  彭清华:“送大礼”的说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香港同胞对中央政府“挺港”、“惠港”措施的赞誉之情。但客观地讲,这些政策措施不能简单地看作单方面的“送礼”,它既是香港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在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内地企业最大的境外融资中心,香港还是内地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通道。截至2011年底,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总额累计5267.1亿美元,占同期内地吸收境外投资的45.1%,港资企业还在内地吸纳了数千万劳动力就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跃升和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内地与香港的合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以前偏重于引进资金和项目的情况相比,现在内地省市到香港招商,洽谈服务业交流合作的多了,考察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多了,开展人才引进与培训的多了,联合进行海外推介的多了,利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多了。这说明,在内地的发展中,香港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多了,扮演的角色更加丰富了。

  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既体现了中央坚决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决心和诚意,也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是利国利港、互利共赢的。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章廉
 
版权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 地址:香港干诺道西160号 |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66492号